眉山市仁壽縣針對服務半徑大、治理人手缺等問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圍繞治理單元怎么分、骨干力量如何配、運轉規則怎么定、工作保障有什么,不斷完善優化,實體推進小微網格常態長效發揮作用,做細做精末端治理服務。
精細劃分,圈小治理單元。在農村,推廣“黨建大院”微治理模式,結合城鄉基層治理“十百千”典型引領創建行動,依托“溝灣片坳店”傳統院落布局,以服務20—30戶為標準,劃分小微網格6000余個;在城市,推廣“樓棟長”微治理模式,依托樓棟、院落,按常住50—80戶為標準,劃分小微網格3000余個,基本形成“鄉鎮(街道)—村(社區)—綜治網格(300—500戶)—小微網格(20—80戶)”四級治理體系,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精細治理網絡。
精選人員,充實治理力量。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則,從“兩代表一委員”、離退休老黨員、自組織成員、優秀退役軍人等8類人員中,優選閱歷豐富、有威望、有公心、有熱情的黨員群眾擔任大院管家和樓棟長9000余人,明確日常“宣傳發動、數據核實、關懷服務、糾紛化解”四類基本職能,確保小微網格有人管、管得了。同時,梳理下沉壩壩宴備案、低保代辦等10項基礎事項,因地制宜拓展水電氣費繳納、退休年審等N項便民事項,“10+N”服務群眾上萬人次。
精準規則,規范實體運轉。完善編制《黨建大院實用手冊》,明確大院管家職責、大院運行職能、六有陣地標準、積分管理辦法、大院議事規則等,制度化推動黨建大院規范運行。采取“每月固定日期+應需隨機擇時”方式,按照先講創新理論、優秀傳統、惠民政策,再議民生要事,后聽民情民意的“講—議—聽”三步曲,群眾自發組織“黨建大院”會議,宣傳黨的理論政策、“三牢記八倡議”等內容150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2200余件,收集意見建議3300余條。按照“大家事、集體議,誰先定、誰先干”原則,共商共議集體經濟發展、村社道路硬化、風貌改造、路燈安裝等“大院小事”370余件。
精心保障,提升參與熱情。通過“盤活閑置資產+公共空間改造+群眾共享房屋”等方式,整合部門項目資金、包聯單位幫扶資金、村級集體經濟、群眾自籌資金170萬元,建設集支部活動、民事代辦、村民議事、睦鄰活動等功能為一體的“黨建大院”“鄰里驛站”46個,讓小微網格活動有陣地、議事有場所。開展最美大院管家、最美樓棟長、最美家風、最美庭院等評選,提升大院管家、樓棟長榮譽感。探索“微積分”管理,將大院管事、平安建設、移風易俗、志愿服務等作為村民責任義務,依托“文明義倉”向甘于奉獻服務的小微網格員和支持公共事務的群眾發放生活用品,物質激勵與精神獎勵同步帶動文明風尚。
(眉山市仁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