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檢察院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檢察工作,圍繞“致上金頂”黨建品牌,按照“一支部一品牌”,打造機關第二黨支部“益泛云海”黨建品牌,近3年來通過搭建互學互鑒平臺、構建聯保共治機制、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等措施,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作用,推動黨建業務深融互促,為守護世界“雙遺”蓄勢賦能。
搭建互學互鑒平臺,強化學習鑒初心。圍繞黨支部在公益訴訟上的重要使命,將守護“雙遺”打造成新時代檢察工作新的增長點作為工作著力點,積極創新學習方式和載體,與峨眉山植物園、博物館、景區消防大隊等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開展“守護文旅生態名片”“排查食藥安全隱患回應游客關切”、“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共創‘宜居’生態”“普法宣傳進景區”等主題黨日活動50余次,成功打造文化遺產保護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益·峨眉‘檢察+消防’”聯動協作中心,法治教育示范基地被四川省法學會確定為法治實踐創新課題。
構建聯保共治機制,強化治理明決心。主動融入“景城一體”治理大局,聯合公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等20多家行政執法部門,建立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辦案協作、聯保共治、普法宣傳5項工作機制,合力推進景區綜合治理。成立以黨員干警為主力的“益·峨眉”文旅生態檢察專業化辦案團隊,一體化辦理涉景區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同步推出“益·峨眉”隨手拍舉報平臺,設置公益訴訟檢察室1個,聯絡點3個,聘請12名公益訴訟觀察員,構建起“平臺+人員”線索收集機制,收集案件線索20余條,立案8件,被省檢察院評為“三培育三引領”優秀辦案團隊。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強化保護增信心。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文物古跡保護、旅游安全保護等專項行動,探索建立“行政執法+刑事司法+督促落實”辦案模式,提起公益訴訟152件,發出檢察建議126件,“跟進式”追繳生態補償修復等費用40余萬元,督促增殖放流龍洞山溪鯢魚苗5萬余尾;清理違規傾倒“鋁”灰1700余噸;督促20處文物保護單位安裝監控攝像頭,51處文物保護單位落實安全責任人公示制度,掛牌保護點位139個;推動建立散裝食品質量監管機制,督促安裝小微火源在線監測裝備20臺。有關做法被《檢察日報》《四川法治日報》報道。
(峨眉山市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