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委宣傳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以“遂寧宣鋒”黨建品牌凝聚發展力量,奮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推動活化轉化、注重保護利用、突出傳承發展、聚力文化產業等方面發力,推動機關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進,繪就了黨建引領、文化賦能的高質量發展“同心圓”。
一是推動活化轉化。用活陳子昂四川歷史名人等資源,對接中央電視臺《來名人故居聽書》《跟著課本去旅行》欄目來遂拍攝。探索非遺保護與傳承新路徑,實施“非遺+文創”行動,蓬溪縣中國書法之鄉、安居區沼氣文化、射洪市詩酒文化入選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以沼氣文化、卓筒井文化為IP打造的海龍凱歌、宋井桃源景區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實現文化活態傳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二是注重保護利用。開展鄉村石窟寺資源普查,推動鄉村石窟寺文化公園(景觀、微景觀)建設,組織大英縣、射洪市申報歷史文化遺產綜合保護利用縣域試點和特色區域試點創建。實施涪江流域(遂寧段)考古調查,全面推進做好桃花河遺址考古發掘,已出土舊石器時代石器6000余件,被權威專家認定為“四川舊石器時代又一重要且罕見的大型曠野遺址,是我國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有序推進卓筒井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工作,高標準召開川渝鹽業遺產申遺專家咨詢會。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夏氏風車”參與《非遺里的中國》(四川篇)拍攝,亮相央視綜合頻道。四川宋瓷博物館榮獲全省文物保護及活化利用記大功專項獎勵,上榜首批四川省文博研學基地名單名錄。
三是突出傳承發展。深挖文化底蘊,創作文藝精品,大型川劇《青山依舊在》入圍第三屆四川藝術節精品劇目展演和第五屆四川文華獎劇目初評名單;新創四川盤子《水都消息》、曲藝劇《卓筒小井》等優秀作品。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多部門聯合舉辦的大型融媒體互動活動《在中國大地上邊走邊跳·遂寧站》在我市拍攝,遂寧雜技、川劇、曲藝等獨具特色節目亮相央視舞臺,直播觀看量超過500萬、視頻觀看總量超過1300萬。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實施青少年“能文能武”培養計劃,組織舉辦全市青少年書畫傳習大會,推薦21名選手參加全省青少年書畫傳習大會決賽榮獲2個一等獎。
四是聚力文化產業。建立健全現代文化產業發展體系,堅持黨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謀劃制定文化數字化戰略、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文化企業上市培育等措施辦法,為文化創新和軟實力提升提供支持。全市規上文化企業總數達到106家,連續十一年實現正增長。宋瓷博物館在支付寶首次推出荷葉蓋罐“數字藏品”,上線僅2分鐘就全部售罄。大英文化影視產業園從無到有,完成2部“省十四五重點劇目”攝制。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在市縣兩級融媒APP首屏推出“文化惠民數字大禮包”,訪問總量達23513人次,全景遂寧AAP訪問總量在全省200余個推廣平臺中排前10位。
(遂寧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