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鎣市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鄉村治理的根本保障,積極構筑“黨建+”模式,以建強組織為重點,以壯大產業為關鍵,以和美宜居為導向,全力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互促共進,跑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加速度”。
夯基固本,組織“強”起來。推動3個鄉鎮片區綜合黨委、23個村級片區大黨委實體化運行,實現資源集約化、示范規模化。扎實開展鄉村兩級屆中分析工作,對12個鄉鎮(街道)、107個村(社區)全覆蓋、全方位分析研判,為鄉村兩級黨組織領導班子精準畫像。立足鄉村振興工作實際,優化調整駐村幫扶力量,持續向脫貧村、鄉村振興重點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創新開展村級見習后備干部公開選拔,優選14名優秀青年納入村級干部后備力量。推進村級黨群服務活動中心提檔升級,“一村(社)一計劃”掛圖作戰推動6個村級活動陣地新改建工作。
消薄扶強,集體“富”起來。搭建華鎣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成立華鎣市村級財務記賬審核中心,將85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三資”統一納入平臺管理,構建農村集體“三資”規范化管理長效機制。2022年以來,累計錄入固定資產總額3099萬元,錄入耕地、林地、宅基地等土地資源22.97萬畝。大力實施農村集體經濟“消薄扶強”計劃,為每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建立“五個一”幫扶機制(1個發展規劃、1名縣級領導、1個縣級部門、1名第一書記、1本指導手冊),堅持強村帶弱村、中心帶周圍,立足資源稟賦、產業結構,探索形成興辦實體、服務創收等6種發展模式。2022年,全市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4910.63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占比20.98%,2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元,農村閑置資產盤活率達90%。
文明新風,鄉村“美”起來。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示范村項目建設,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6.32%,在27個行政村安裝太陽能路燈1935盞,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環境專項整治行動50次,累計交辦整改事項70余項。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衛生、法律、紀律“五下鄉”“‘鎣’誦經典·滿城書香”全民閱讀暨圖書巡展促進活動等群眾文化活動10余場(次),因地制宜舉辦蜜梨采摘節、農民豐收節等鄉村文體活動,惠及群眾4.2萬余人(次)。深入推進鄉風文明“一推兩榜三評”活動,全覆蓋開展環境衛生、精神文明、村規民約評比,設置鎮村鄉風文明紅黑榜,開設“鄉風文明積分超市”,實行“積分換商品”,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自覺性、積極性。
(華鎣市委組織部)